曾東茂:低利率環境 海外投資房市加溫 | 0人 推薦此文章 |
聯合報╱瑞普國際董事長暨CCIM台灣分會創會會長曾 (2014/02/16) 聯合理財網提供 |
|
美國研究機構Demographia公布全球主要國家民眾住房負擔能力調查,2011年起受調查國家房價所得比即不斷上揚,顯示全球不動產市場早已開始回溫,低利率環境下,不動產仍是主要投資工具。
台灣不動產價格10年來已上漲3至4倍,且台灣是全世界租金最低的國家之一。2013年毛租金資本化率(租金投資報酬率)僅1%至2%,近年來國人投資海外不動產不斷加溫,美國、日本、英國、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等都是投資聖地。
美國近年來房地產市場回溫,根據美國聯準會公告美國房價變化,2012年10月美國房價年增率6.4%,2013年11月年為11.8%;美國聯邦住屋融資局(FHFA)房價指數也顯示,2011年起美國房屋價格指數便開始成長,房價上升的因素之一,便是海外投資者對美國不動產投資需求大增。
不少中國大陸的投資人過去2、3年頻出手美國不動產,從2008年的2200萬美元成長到2013年17億美元,尤其是二線市場最熱門。筆者曾參與一檔美國不動產基金,2011年起布局投資出租公寓,經過加值改造調整租戶後,最近陸續出售部分標的,報酬率竟達30%至60%。
除了個人投資者,國內不動產投資公司或是壽險業者對海外不動產投資也愈來愈有興趣,例如國泰人壽公告獲金管會同意可投資英國倫敦不動產,其他如富邦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也積極研究。
只是壽險業者限於金管會規定,限定可投標範圍,且金管會投資評估審查時間較長,在紐約、倫敦這些國際大都會優質收益型不動產極搶手,若無法即時出手很容易錯失良機,所以壽險業獵取海外不動產困難度高。
其他國內不動產投資法人因不受金管會規範,可投資的範圍比壽險業者更廣,決策也較快,比較容易成功買進海外不動產,例如寶豐隆2011年以新台幣70億元買下新加坡市中心商業大樓羅賓森中心(Robinson Centre);富邦相關企業以新台幣56億元買下香港銅鑼灣Cubus商業大樓。
只是投資海外不動產前,要考慮當地的法律及稅務規定,並對當地的人文風俗及文化有一定的了解,還要注意匯率的變化,即便不動產價格上漲,萬一該國匯率貶值,可能會賠掉增值收益,不可不慎。
|
|
【趨勢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