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房市多頭行情強強滾,鈔票追著房價跑,市場潛規則是,屋主漫天開價,買方卻無力還價,形成「賣方市場」,但隨著奢移稅「避稅房」大量釋出,中央銀行示警「利率可能調漲」,屋主優勢正逐漸流失中。
國內(尤其雙北市)房市飆漲10多年,在全球資金充沛、熱錢滾滾情況下,房地產景氣7年、11年循環的說法似已失靈,「台灣房市已經沒有循環這檔事」學者說,現在市場已經無法想像房地產在跌價時的慘況。
不動產具抗通膨、保值的特質,全球金融危機後,熱錢四處流竄,房市成為投機客、有錢人與財團的「天堂」,推動房價不斷創新高,也迫使自住需求者,只能移往郊區購屋,或是挑選小坪數的產品,成為「蝸居族」,在薪資凍漲下,飆漲的房價成為民怨之首。
為了平息民怨,政府「打房」大旗,分別祭出限制區信用管制、奢侈稅以及實價登錄等措施,希望「溫和」引導不動產市場回歸供需機制,但成效始終並不明顯。
不過隨著美國QE縮水或退場,全球寬鬆貨幣政策「派對」即將結束,央行示警「利率看漲」,加上財政部研擬調高公告土地現值、公告地價等不動產「持有稅」,許多敏感投資客嗅出「房市氣氛變了」,急著賣屋離場,導致房仲公司物件激增。
住宅供給雖然已增加,賣方優勢漸失,買方的談判空間與籌碼與日俱增,但眼看房價仍然多空未明,或許,等待是不錯策略。